中耳炎

中耳炎

人體的中耳腔藉著耳咽管與咽喉相通,耳咽管可平衡中耳的壓力,中耳腔的分泌物並藉由耳咽管排至咽喉。當感冒等上呼吸道發炎時,耳咽管常因組織水腫而塞住。此時中耳腔的分泌物若無法排出則造成槳液性中耳炎。小孩子的耳咽管,較成人為短且成水平走向,若咽喉的細菌逆行至中耳腔繁殖則造成化膿性中耳炎。此乃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其它的原因尚包括:喉扁桃腺肥大、顎裂、鼻炎、鼻咽腫瘤、過敏等。

中耳炎最顯著的症狀是耳朵疼痛以及耳朵有壓力和閉塞的感覺,較小的兒童不會說耳朵痛而可能只是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另外,小孩子中耳炎時常會有發燒不退的情形,聽到的聲音會變得低沉,像是耳朵被遮起來一樣,如果給予適當的治療,聽力常可以回復正常;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便會有漸進性甚至永久性的聽力損失。

醫生將會用耳鏡檢查耳朵,把耳鏡放入外耳道,然後檢查耳膜是否紅腫、耳膜裏面是否有積液和打氣時耳膜是否跟著震動。正常的耳膜,在打氣時應該跟著壓力變化而移。另外需要做兩項檢查來幫助醫生診斷:一項是鼓室圖,用來測量中耳的壓力和耳膜的震動情形;另一項是聽力圖,是在不同音頻下測量病童聽力損失的程度。這兩項檢查幫助醫生決定問題的嚴重度和治療方式。

中耳炎大約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中耳炎的症狀有耳漏、聽力障礙、發燒、耳鳴等等。若不採取積極治療,就有可能導致慢性中耳炎的產生。

慢性中耳炎大多有耳膜破所情形,伴隨耳漏、聽障、頭痛等症狀。慢性中耳炎若不治療,很容易有其他併發症發生,最常見的是膽脂瘤﹝珍珠瘤﹞產生。膽脂瘤在病理組織學上雖屬良性,但是表現上卻是惡性。因為它會不斷擴張、成長,向上侵犯到腦膜甚至腦組織,就會引起中樞神經症狀,如腦膜炎、腦膿瘍、肢體癱瘓甚至昏迷等。侵犯到聽小骨造成聽力障礙,向旁侵犯到迷路系統會引起暈眩、站不穩。

假如侵犯到了顏面神經就造成顏面神經麻痺,有的甚至侵犯到其它腦神經造成各式各樣的神經症狀。因此一旦臨床上判斷有膽脂瘤產生。病人最好立刻接受手術清除,以避免併發症。

另一方面,不積極治療的慢性中耳炎,即使還沒有膽脂瘤發生,化濃的細菌仍可能會蔓延至其它部位。如聽小骨破壞、造成纖維性病變、乳突腔空泡減少。侵犯腦膜、大腦皮質造成腦膜及腦膿瘍,侵犯迷路造成迷路炎。

預防中耳炎:

居家中要避免空氣污染,如油煙、燃香味、油漆味....等等,以防上呼吸道的黏膜受刺激而腫脹。

曾經發生過中耳炎的小孩,復發的機率很大,這類小孩要避免感冒,一旦得到感染便應找合格醫師檢查耳朵,儘早預防或治療中耳炎。耳朵內盡量避免進水,耳道內溼熱的環境是滋生細菌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