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文字

腕隧道症候群(又稱正中神經壓迫症候群)
主司手指動作的共有三條神經,其中一條為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時,穿越一個由骨頭及韌帶包圍起來的空腔,稱為手腕隧道,如果韌帶變得太肥厚、或是肌腱因為長期重複使用而腫脹發炎、腕骨的位置經過受傷後而產生改變,或者局部因細胞間液或淋巴液滯留而使空腔變小,就會壓迫到正中神經,造成手部的不適症狀及功能障礙。

臨床的症狀主要為手部疼痛、灼熱、刺痛及麻木,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靠近中指側面部位出現麻木及刺痛感。此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病人常會因手腕麻木而醒來。需用力甩動手腕或摩擦手指,以求症狀舒緩。假如置之不理,不但疼痛會加劇、握力也會變得軟弱,症狀嚴重時,可能會看到大拇指掌面根部的肌肉萎縮。

哪些是高危險群患者?
經常使用手掌與手腕工作的人,如作業員、經常使用電腦的上班族、技工、按摩師、理髮師,一些特殊疾病如骨折變形,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腫瘤、水腫、糖尿病、腎臟病患等,都容易導致此症候群;原本女性的「腕隧道」就比較狹窄,再加上懷孕期間、或更年期賀爾蒙的變化,容易造成水腫,所以孕婦及更年期女性更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預防重於治療
經常需要使用手部的工作者,除了注意姿勢外,更要常休息,手腕及手指關節需多進行伸展、彎曲及繞圈的動作。甚至需要使用彈性貼布或穿戴手腕固定支架來保護手腕以防止手腕因長期使用而受傷。

治療方式

非手術治療:
用於症狀較輕微,發作時間較短的患者:彈性貼布治療或穿戴手腕固定支架:可使腕部得到休息,並可使手部姿勢維持在一功能性角度,避免正中神 經被過份拉扯而引發症狀。

休息:
減少手腕反覆動作及長時間的使用手腕工作。

物理治療:
紅內線、熱敷、水療、蠟療、經皮電刺激 及超音波等儀器治療。

口服消炎藥物治療或局部類固醇注射:
在醫師建議下使用可適度舒緩症狀。

手術治療:
用在症狀持續較嚴重的病患及非手術治療無可做局部的減壓手術處理,手術可分為傳統手術、微創手術(內視鏡、超音波導引)對於症狀消除亦有明顯的效果。

腕隧道症候群-治療新趨PRP免開刀

「滑鼠手」又叫腕隧道症候群,症狀為手部逐漸出現麻木灼痛、腕關節腫脹、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症狀,有時候疼痛會延伸到手臂、肩膀和脖子。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不僅發生率增加,也好發於電腦使用者、技工、木匠、搬貨員、長年拄拐杖者,且約有六至七成的患者經過治療後仍經常復發。

目前新穎的療法,利用自體高濃度血小板(PRP),血漿富含生長因子和抗發炎細胞激素,過去動物實驗證實可修復受損的神經,治療效果明顯。施打一次,即可改善症狀至少一年以上。